全国首例!判了!
停车信息、行车轨迹一旦泄露,会对车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然而近年来,就有犯罪分子盯上这一点,利用技术手段破解停车平台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形成制作“黑客”软件、寻车、贴GPS、拖车等一系列的黑灰产业链。3月24日,全国首例全链条打击“非法获取公民车辆位置信息”案,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0年6月起,被告人黄某伦、李某两人,明知他人从事非法寻车业务,仍制作、提供“JTC”等程序并从中牟利。
非法寻车业务经营者利用两名被告提供的“JTC”等程序,可绕过某些停车平台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非法获取车辆停车位置信息,或者根据客户需求在车辆底部等位置安装GPS设备,非法跟踪车辆行踪轨迹。被告人黄某伦就接受了寻车业务人委托,给指定车辆安装GPS设备。
经统计,截至2022年5月归案,黄某伦非法获利113万多元,李某非法获利24万多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规定: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停车信息及车辆行踪轨迹,反映特定自然人的生活、工作等活动情况,属于公民个人信息,应受法律保护。两名被告人明知他人非法获取公民车辆位置信息并从中牟利,仍制作软件程序,供他人使用,情节特别严重,且黄某伦还参与了给指定车辆安装GPS等下游犯罪。两人的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院当庭作出判决。被告人黄某伦、李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十一个月和三年三个月。据了解,该案涉及的非法寻车业务人、安装GPS人员、拖车人员等已陆续归案,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大河报)
随便看看:
- [热评]这个五一,和汇源“阳光柠檬”一起向春天出发!
- [热评]东郊殡仪馆清明推42项暖心便民举措
- [热评]听着都惨!先卡叉车再取戒指,男子一小时内两次求助消防
- [热评]英雄兄弟一别74载,90岁的弟弟终于找回烈士哥哥:忠魂终归故
- [热评]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成都今年将实施533个重大民生项目
- [热评]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中心:自动化监测系统让大坝更安全
- [热评]国网宜宾供电公司:电力服务“一对一” 助企首季“开门红”
- [热评]323世界气象日:揭秘关于水的十大冷知识
- [热评]河南明媚的春天要回来了:下周一大部最高气温重回20℃以上
- [热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见成效 红色文化越来越融入百姓生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