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尔滨”,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华网记者 李洁琼
要问元旦假期哪里最“火”,哈尔滨绝对算一个。
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哈尔滨拿出“掏家底儿”的态度迎接游客,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尔滨”。一声“尔滨”,可亲可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拉高了冰城的“温度”。
这把“火”,源于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
在东北,来客(qiě),是来客人的意思。为了招待冬日来客,哈尔滨下足了功夫。游客想拍带月亮的雪景,哈尔滨就用无人机升起人造月亮;怕大家冷,广场建起了“温暖驿站”;连冻梨、冻柿子都开始切片摆盘,变得精致起来……热火朝天的“冰城”捧出一颗真心服务游客,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份宾至如归的舒心。
真诚待客永远是最硬的招牌。哈尔滨“火”的不仅是美食美景,而是当地人表现出的善意、城市营造出的“家”的氛围。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客,还有什么比感受到“家里人”的关怀和体贴更让人心动的?
这把“火”,源于一座城独具特色的乡土气息。
这个冬天,“南客北上”屡上热搜,光彩夺目的北方冰雪游看得不少人心动不已。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哈尔滨这个北方城市是与众不同的。不同在它的“土”,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土味香浓实惠”的东北特色菜,欣赏到乡土气息浓厚的民俗文化、地方特色;不同在它的“鲜”,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浪漫鲜活,特立独行的异国建筑新鲜独特,东北人特有的幽默鲜明生动……
留住“土味”,留住一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与灵魂,不断提高“鲜味”,则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当鄂伦春族同胞带着驯鹿出现在哈尔滨街头与游客互动,东北“老铁”借助互联网发出热情邀约……网红城市“尔滨”来了。
这把“火”,也映照出文旅市场加速复苏的好势头。
延续了去年假日旅游人潮涌动,今年人们旅游出行的热度丝毫不减,冰雪旅游热度更是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冰雪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26%,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张家口等是冰雪游热门目的地。“走滑冰去……”这个冬天,滑雪、溜冰等从小众运动走向大众日常,更成为一种社交性拉满的消费潮流,人们的冰雪热情被尽情释放。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众多北方城市抓住这波热潮,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开发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除了哈尔滨,辽宁推出“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冬季主题系列活动百余项,将冰雪温泉、民俗文化与体育活动深度融合。北京发放3万张冰雪消费券,助力激发节日消费活力……游客的消费热情与各地多元供给来了一场双向奔赴,碰撞出热气腾腾的“雪花”“冰花”。
其实,让哈尔滨出圈的这把“火”很简单――让游客行得顺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留得下来。
随便看看:
- [分析]香港故事|一张八达通卡帮助找回失智老人
- [分析]民生直通车|“扯”证不回户籍地,可以去哪里办?应提前做什么准
- [分析]邮储银行创新推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资金监管云平台 助推交通运输
- [分析]新华全媒+ | 挥毫天际展新篇――写在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
- [分析]综合施策发展 和田河扮靓塔克拉玛干 绿洲面积不断扩大
- [分析]首届“莘声少年”青少年诵读征集展示活动火热征集中
- [分析]从乡村篮球赛看浙江乡村体育蓬勃发展势头
- [分析]【青听・两岸】三位台籍教师的共同选择:“我们都留在大陆做老师
- [分析]多所高校2023年高招政策陆续出炉:新专业新模式 以“新”顺
- [分析]外国博主打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阅览中华文明的大秦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